Advertisement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

「順流,成為人生的掌舵者」Matt Fitzgerald 的《復出的本事》讀後心得

 「順流,成為人生的掌舵者」

直接了解運動員的訓練方式

在Matt Fitzgerald鐵人三項教練與 CISSN認證營養師著《復出的本事》一書第 23 頁中。
他提到,運動員有人會聘請運動心理學家、有些人會閱讀心理健康書籍、視覺化訓練、或寫日記,抑或使用其他教練或同儕網路紅人的心理訓練工具,但有些人只是磨蹭,希望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
哪種方式最好?作者選擇退一步看,觀察自 2000 年菁英耐力型運動員訓練,他發現共同方法就是八二法則。每週訓練有 80% 為低強度訓練,餘下 20% 為高強度訓練。作者透過從 2001 開始訓練「休閒型耐力運動員」和「一般運動員」發現兩者都充滿熱誠、不屈不饒且很聰明。

但其中有個關鍵區別:「未能扭轉頹勢的運動員會逃避現實,而成功逆轉的運動員則是面對現實」。更細微地說,(一)常無法接受現實、(二)接受現實卻無法擁抱新的現實或(三)擁抱新現實卻未能採取必要行動。他稱運動員「未能充分運用」困境,而那些以驚人之姿再起的運動員,無論採取上述何種方法,都以「在逆境下面對現實」,接受、擁抱和因應現實。

運用接納與承諾治療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):

就彷如是「從『貧瘠地方』搭船到『可以自己自足』的小島。」🌅
(一)接受現實:意味著保留選擇的腦力與時間成本,就像在貧瘠的地方但你快餓到活不下去了。😵‍💫
(二)擁抱現實:充分吸收當下的情境所在情感和資訊,評估並判斷以運用到改變命運的船隻上。😧
(三)因應現實:自身人(個)性的系統推動關鍵能量以發動船隻,直到找到富饒適切自己的小島。🏝

試著讓自己成為一位舒心且快樂的生活掌舵者

走在時代的風口浪間,讓我最近在讓自己順著兩件事情流動。🌊

第一件事情是「好好學會(也許是階段性的)放棄」:莫讓生活失控而是維持想要的自己與生活和生命力。行動上,就是在每一個當下時時刻刻問自己:「你現在在做什麼?這個意義是什麼?我可以幫助到你嗎?」但說實話,作為一個心細的人,也明知以上這些問句是很危險的!⚠️千萬只有「自己」這個個體可以隨時問自己。對於他人,真的要視情境詢問或關心,要發的是菩提心,請「未經他人苦,莫勸他人善」。

第二件事情是「好好學會面對現實」:充分運用困境,加上我統整的一句話,時常在心裏❤️默唸:「無論你過去遇到什麼狀況,未來規劃什麼,只有現在才能開始變好。」🥳 訓練自己接住機會的能力,喜歡《復出的本事》中提到的一句話「充分運用困境」。作為一位共情能力高,但很閉塞的人,看這本書非常痛苦。我能感受到裡面每一位運動員,在懷孕、骨折、脫臼,後仍保有絕處逢生的心,當自己的心智全觀性地納入痛苦時卻又擁有進步的能力,甚是驚人。

我想提到書中一個情境是非常重要的:「當你迷失沙漠之中,你必須手握著指南針,看著指南針(而不是努力就好)奮力一搏才能走出沙漠。📚」


螺旋丸的發展

因此我們與事物之間的關係發展,若可以呈現螺旋而且緊密的,那又會談到螺旋式的發展,也就是正向心理學的話題了!書裡也提到三元素:自控、成長、正向/感恩,讓自己享受在當下做事的時候。這不禁讓我想起MBTI評量來自於的榮格八維元素,外向實感(Se),是多麼注重當下的動態畫面以及五感。但這裡所敘述的是「認知功能」,於是更像是 Se 和不同的元素結合,例如:與內向思考(Ti)的結合像是自控、與內向直覺(Ni)結合像是成長、與內向情感(Fi)結合像是正向面對且感恩。

(一)「自控」就是操作事情時,未來發展的走向,需要盡量靠近自己能夠評量的標準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,可以設定寫作的意義、時間或字數標準:計時寫到 5 分鐘、至少寫 300 字或至少寫 4 段心得。而跑步就可以設定每天跑 5 分鐘或 3 公里,或更進一步 150 bpm 跑 5 分鐘等等。

一定要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無法自控就可以在額外思考其他的情況,舉例來說:只要是晴天我就出門。那你就可以試著想想看,不是晴天的話你會怎麼辦。

(二)「成長」是在做事的過程,服務自己的主要期待,並且享受在其中自控且進步的過程。服務主要的期待就如書裡解釋到承擔擔任國家級運動員的角色,就必須盡可能朝著這個方向前進。而非遇到新的機會,像是頂級運動員有機會擔任休憩運動講師,就積極地把所有時間投入到講師的角色。人生應該都要朝著自己主要的道路走,否則就會浪費好多年為了跨越一個門檻。

另外,「自控且進步的成長」在實力相當選手的自行車比賽裡尤其可見,實驗個別地安排超越 平均 2% 和 5 % 成績的選手,安插超出 2% 成績的選手會逼出最佳成績,而安排超出 5% 成績的選手會讓幾乎所有選手絕望退步。因此,必須誠實面對數據,合理設定自己的成長目標,但同時需要滿足自己期待的慾望;因為無論如何,在另一場實驗裡也顯示,任何的失望都會導致不滿足(當然這看起來很合理)。

(三)「正向與感恩」盡可能地全觀性地容納事情樣貌,但專注可以努力放大自我感覺部分。遇到慘痛的事情發生,像是在期末考的時候,同時有作業交付、社團發表、家人生病、工作調度和團體創立,還有自己主要的專業能力培養。

正向,全觀性地理解樣貌。當我遇到即時又劇烈變化,就會盡可能了解生活所有狀況!然後,如果無法的話就真的好好學會放下和放棄事情。成長專注於你主要目標,例如,我人生志至時常是個人成長、智慧增長與(我在乎)家庭關係的發展。那我就會捨棄一些我已經失去控制的目標,例如:超出承受作業內容或期末考,而專注於那些我能控制的,像是家人和自我的生活與情緒照顧。(這時常關乎於你個人認為的長期價值)

感恩,專注於可以努力與放大自我感覺的部分。其實很多東西,還沒有達到門檻是無法理解和進入你的生活中的。在我的文章❬給那些覺得焦慮的你:當下的你,已經成功了。❭,我認為你人生每一個「擁有」,都代表著你不同於他人的部分,也就是你的成功。(成功的定義就是人對於一個階段的敘事)感恩,就像是每一個當下細微連續變化的狀態,重新地再定義你的狀況。像是「哇!我真的試過了,雖然只差 1 % 才能到達標準,但我已經進步 3 % 了。」

人生就像掌舵自己交通工具的方向盤:當我們愈快地開車,注意力就必須愈集中;當浪愈大,我們就必清楚自己的航向。專注於自己的目的地,不要在意其他駕駛,否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路上擦撞。專注自己的規則,不要在意副駕駛和乘客的開車意見,否則拉扯之中就撞向護欄了。專注於後照鏡和車流再打方向燈切換車道,記得要預先打,否則又讓其他車子按叭叭。盡量做到,不要分心,分心就試著,捨棄音樂、香氛甚至是神奇的物與人,但別把最重要的,如你一生要載的乘客、你要專注的速度指標給放棄了,否則就無法達成目標,甚至失控毀滅。

永遠需要記得「順流,成為人生的掌舵者」。






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